—红色文化主题月系列活动—
时间:2024-08-05 11:03
地点:山东·德州市
1942年5月1日开始,侵华日军进行第五次“治安强化”,对冀中、冀南和冀鲁边区进行所谓“五·一”大扫荡。日军驻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亲自坐阵德州,调动数万兵力,对冀鲁边区进行大扫荡,达50天之久。在此之后,冈村宁次又指令济南日酋细川中康中将和天津日首藤冈武雄少将,强征数万民夫,将辽阔的冀鲁边区各县严密圈围起来。而后,又于各县境内修筑纵横交错的公路,隔断区乡之间的交通,将鲁北平原分割成许多一枪可以打穿的小块块。同时,在公路网和深沟之间,构筑岗楼、据点。1942 年下半年,日军在冀鲁边区挖封锁沟已近2800华里,筑公路8000多华里,设据点、岗楼达840余座。一分区平均7个村庄有一个据点,二分区平均8个村庄有一个据点,三分区平均9个村庄有一个据点。这样,抗日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在这个地区,我军以连为单位都难以活动。我军政人员被分割围困在一个小块里,频遭敌人袭击。日军以“拉网”合围,远程奔袭,“梳”清剿等多种形式对我进行反复扫荡。仅1942年下半年,冀鲁边区军民同敌人进行的大小战斗即达270余次。日军企图以这样频繁的袭击,陷我军于绝境,然后集中兵力歼灭之。自1942年下半年至1943年初,日军多次集结兵力,依次对我一、二、三分区进行旨在消灭我党政领导机关和我军主力的大规模扫荡。其中使我蒙受损失最大的有3次。第1次是1942年6月日军对我一分区进行的四柳林大扫荡,我一分区地委书记杜子孚、专员石景芳、组织部长邱玉栋及干部战士200余人壮烈牺牲。第2次是1943年1月日军对我二分区王楼大扫荡,二分区副司令徐尚武和分区基干营的50余名战士壮烈牺牲。第3次即1943年2月日军对我三分区进行的铁营合围大扫荡。这是一次十分残酷的扫荡。
铁营洼位于乐陵县城东南与庆云、阳信两县交界的铁营乡。抗日战争初期,属一分区乐陵四区,抗日战争中期,改属三分区阳信县九区。那时的大洼方圆数十里,是一望无际的碱场地,村落稀疏荒凉。农民只耕种离村较近的田地,而离村较远且又低洼泛碱的大片土地,只能任其荒芜。这样的地方,人们称为荒场。而荒场离哪村较近,人们便以哪村的名字命名。荒场里沟壑纵横、埂崖连绵,红荆和刺蓬棵遍地丛生。这个大洼的中心有个较大的村庄叫铁营村,铁营洼即由此得名。由于这样的地理条件,铁营大洼成了我三分区领导、阳信县政府机关和各抗日武装经常活动的隐蔽的地方。
在临邑王楼战斗之后不久,济南日军师团长细田中康中将和天津日军第九混成旅团长藤冈武雄少将,驻惠民日军水野清夫联队司令,驻沧州日军安江忠绸大佐,驻德州日军五十九师独立大队大队长势田重利中佐,便策划联合行动,要对我三分区进行血腥大扫荡。敌人这一企图,被我军侦得。教导六旅政委周贯五和副旅长黄骅接到情报后,立即用电台同三分区取得了联系,通知他们迅速转移,尽快向渤海沿岸撤退。三分区的大部分党政机关接到通知后,都及时作了分散隐蔽。但是正活动在乐(陵)庆(云)阳(信)三县交界处铁营大洼的部队和机关未能及时得到通知。
1943年2月1日、2日,即农历的腊月廿七、廿八两日,连续降了两天大雪,广阔的冀鲁边区平原被厚厚的积雪覆盖。虽然环境恶劣,但农民仍按旧俗忙着准备过年。我政府人员和部队战士也都帮助群众打水、扫屋、劈柴。
活动在铁营大洼的主要是阳信县政府、县大队,庆云县大队和三分区直属的五小队,另外还有其他部队和地方党政人员。这时,三分区副司令员李永安(代号404)、专区一科(即教育科)科长罗柏森(即姚思清,代号402)也活动在这里。李永安带了一个手枪班是来铁营检查民兵工作的。李永安、罗柏森驻小张家村。阳信县政府和县长兼县大队武大风、副县长石庭悦、教导员王志诚、副队长陈连三率领,穿插活动在封桥、张家、国坊、杨桥一带。阳信县大队有100余人、步枪100余支、手枪10余支、掷弹筒1门。阳信县下属机关亦有数十人。2月2日(农历腊月廿八日)夜,武大风和县政府机关驻封桥。
五小队是一个连的编制。队长李清寿,指导员贾明忠,副队长张安之。五小队下属一个排,排长张安之兼。排下设4个班,一班长高树奎,二班长李洪雁,三班长李金钟,四班长李清华。五小队有70余人。队长李清寿家在铁营小徐村,队员也多是铁营一带人。他们经常活动在自己的家门附近。李清寿身材高大,枪法极好,机敏善断,富有战斗经验。五小队跟随三地委书记李广文活动的较多。主要任务是掩护地委办的区以上干部训练班。五小队这时的任务主要是对东辛店、王二官、赵板杰、窦家、杨安镇、善化桥等据点及县城内的日伪军开展政治攻势。
三专署专员王道和召开会议。他在会上说,最近敌人可能有一次扫荡。会后,在分析敌情时,李清寿和上级新派来的黄干事看法不一,李清寿认为敌人可能有一次大的扫荡,理由是最近一段时间敌人没有出动,必定在预谋一次大的行动。因此,主张把部队拉过马颊河北岸,相机而动。黄干事则认为不然,年关已近,敌人可能组织小股部队,把我游击队轰往大洼,借机出来转转,抢些东西回去过年,因此没有必要将部队拉往北岸,主张在国坊村过年。两人意见未能统一。结果五小队分为两股,李清寿带两个班向马颊河北岸进发,黄干事带两个班仍驻国坊村。2月1日晚,李清寿驻高丈亭村。2月2日晚拂晓,李清寿过马颊河至岸旮旯李村,上午至河南岸封桥村,午饭后,至小张村,晚上移驻大张村。李清寿在率两个班至马颊河北岸时,即得到乐陵城敌人增兵的情报,公路上看到有几辆汽车满载着全副武装的日军开进城里。李清寿得到情报后非常焦急。他认为黄干事军事经验不足,地理不熟,小队如受了损失,自己也有责任。于是李清寿带两个班向黄干事靠拢,2月3日天刚朦朦亮,返回国坊村与黄干事会合。
2月2日夜,庆云县大队副大队长李子贞率县大队3个连由三分区的一个参谋带领驻在附近的南侯村。半夜,李子贞得到上级送来的情报,得知有日伪军大规模扫荡。李子贞立即通知三分区参谋,同时派人到封桥、小张、国坊通知李永安、武大风和五小队。分区参谋接到通知后,立即与李子贞汇合,向正北穿过小王、张立二革之间,沿马颊河北岸向东转移,远远离开了日军扫荡的中心目标——铁营大洼。但是李永安、武大风等接到通知时已是3日拂晓,日军已将铁营大洼四面包围。这次陷入包围的除阳信县政府机关、县大队和五小队以外,还有庆云县的一个区队和湖山小队的部分人员。另外三地委秘书长张墨仙、三专署事务长陈海生、阳信一区长李厚斋、阳信县政府文书陈化民、花园区妇救会主任秦毅敏(住小徐家村)、教导六旅张管理员、三分区张干事等也陷入敌人包围之内。我被包围部队和党政人员约有300余人。
2月2日深夜,连续两天的大风雪才停。日军调集了天津、沧州、德州、德平、宁津、南皮、盐山、庆云、乐陵、阳信、沾化、惠民、商河、滨县、蒲台、济南等地的日伪军,共计10000余人的兵力,动用了200余辆汽车,以快速载运部队,配备骑兵、装甲部队、采用长距离奔袭的战术,以铁壁合围之势,将我铁营大洼包围。
2月3日(农历腊月廿九),天空被大雾笼罩着,那漫天的大雾闷得人透不过气来,铁营大洼更显得寂静。突然,枪声从四面八方响起。我部队和群众从不同方向试图突围,结果都被四面包围上来的敌人阻截回来。日军在后,伪军居中,最前面是从十几里、几十里处被驱赶来的群众,在对面不见人的大雾中,向大洼中心涌来。到处是枪声、马达声、马的嘶叫声、敌人的怪叫声和逃难群众的哭喊声。
拂晓,五小队的国坊驻军发现马颊河北岸有很多人往东跑,李清寿令五小队4个班往大张方向撤退,自己带李金忠在大张村的四座坟处监视敌人。两个小时后,他们撒进大张村与其他3个班会合。约在上午9时许,李永安从南涝洼郑庙方向跑来,见到李清寿说:“李队长,看来这是敌人的一次大规模扫荡,我们准备突围。”之后,五小队撒至铁营,复向北折,朝郑庙方向突围,接近郑庙村与阳信大队会合。这时大雾开始消散,发现东北方向有敌人汽车。李清寿眼力极好,他辨认出车上都是伪军。他向李永安等请示:“迎头冲上去,击溃这股敌人,突出去。”李永安同意。但又发现正北方向黑压压一片,到处是日军的大旗,一杆旗下有日军百余人。李永安副司令指挥我军朝东南张顶村方向冲去,当撤到张王官村时又遭到了正东方向包围上来的敌军阻截。我军又由张王官村向南撤退,当撤至张王官村以南,小白家村以东时,被从四面包围上来的10倍于我的敌人围住。
大约10点多钟,大雾散尽,太阳高悬,举目四望,到处是逃难的群众,到处都是手持武器凶神恶然般的敌寇。白雪覆盖的大洼成了泥浆,村庄被敌人放火烧毁,人民在流血。
敌人对我抗日军民的包围圈越压缩越小,我军已无路可走。尽管这样,敌人仍以最大的兵力从不同方向压向大洼中心。在铁营正北方向,日军又集2000多人,在刘桥、阎集、纪王桥一线展开,向我扑来;在铁营正面的杨桥、盖家、双庙村、关王堂、兴隆镇一线也有1500多敌人。正朝我大洼腹心推进;在铁营正东,敌人起码有2000人的兵力于南侯、崔朗坞一线,朝我逼近;在铁营正南,敌人在抢占了郭楼桑庄、胡家、西堡、坡赵等村后,也将包围圈向我军收拢。李永安副司令趁敌人尚未逼近的时机,同身边的各部负责人及部分战士共同分析了敌情,然后下达了突围的命令。阳信县大队迎着东北方向冲上来的敌人进行冲击。五小队准备朝西南方向突围,但这时敌人已密若蝗群布满了大洼。五小队队长李清寿发现在西南方向的敌人已摆满了机枪。他把队伍带进交通沟,独自站在沟崖上下达突围命令:“我们朝铁营方向突围,只留下武器,其他东西全部扔掉,文件嚼烂咽下去。”接着,李清寿带领五小队迎着正西方向过来的敌人冲上去。
战场被压缩在小白家、张王官两村之间的一块由4座废窑东西相夹的有200米左右的地段。在这样一块小小的区域里,敌人使用了除飞机以外的所有能用的武器:轻重机枪120多挺,大小炮50多门,对我阵地疯狂轰击扫射。我军使用极为低劣的武器,面对几十倍于我的敌人,在无险可凭的睛天雪地上,只能以被砍的红荆丛楂和沟崖坑洼为掩体,与敌人以死相拼。敌人猛烈的火力使我阵地变成了火海、雪水、烂泥、血泊。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敌人越来越密集,竟至形成左右相隔一米一人,前后相隔10米一层的7层重围。面对险情,我军战士没有一人屈服,没有一人缴枪。他们投出最后一枚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五小队战士孙长青牺牲了,弟弟孙长龙脸被炸伤了,但他还是咬紧牙关,瞄准冲上来的敌人射击。
下午两点多钟,李永安、罗柏森在混战中冲开一条血路,撤退到铁营村正西方向的许家荒场,不幸又被日军马队包围。这时他俩的枪膛里只剩下一粒子弹,见突围完全无望,再也不能战斗下去,一起自尽在转盘沟里。黄昏时分,枪声渐渐稀落下来,我军战士大部壮烈牺牲。阳信县武大风、副县长石庭悦牺牲在白家东窖西边的交通沟里,县大队副大队长陈连三牺牲在东营正北离村一华里多远的雪地上。他们都是战斗到最后自尽殉国的。五小队长李清寿只身冲出重围后,在他走进铁营村东张家坟时,又被日军包围,在他举枪向敌人射击时,被敌人击倒。抗日英雄为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在突围中,阳信县大队教导员王志诚率一个排,向着与阳信县大队和五小队相反的方向冲去。他从小徐村向西冲向涝洼郑,又复东折,冲向小杜家村,在遭到来自东、西两个方向的敌人阻截之后,又沿西堡、盖家一线退回涝洼郑。这时,西边敌人还未完全上来,敌人的包围圈还有一点空隙,王志诚率战士跳入一条交通沟内,在敌人尚未弄清八路军和群众的情况下,王志诚和十几名战士,朝正西小郭家方向冲出了包围。
在这次战斗中光荣牺牲的还有五小队做政治工作的黄干事,五小队一班长高树奎。五小队指导员贾明忠、五小队副队长兼一排排长张安之、庆云县某区队副队长宋家田、教导六旅张管理员、三地委秘书长张墨仙等被俘。张安之在温家店被敌人杀害。贾明忠、张管理员、宋家田等被敌人掳往东北,后牺牲在日军集中营。
在这次残酷的扫荡中,我地方干部夹在逃难群众之中,冒着敌人疯狂扫射,从黎明至黄昏,东奔西跑,左冲右突,有的牺牲在敌人枪弹之下,有的在群众的掩护下幸存下来。花园区妇救会主任秦毅敏,在傍晚被清查战场的敌人从群众中认出,她跳进深沟,从敌人的枪口下逃了出来。
敌人把李清寿烈士的遗体,抬到铁营村东头大庙前,放在大桌子上,把队伍集合起来训话。一个日军军官竖起大姆指,用不熟练的中国话说:“中国的英雄大大的!”革命烈士的献身精神,连万恶的日军也不得不为之惊叹。
李永安、武大风、李清寿等许多优秀指战员牺牲了,但他们的名字载入了革命史册,人们永远记住他们的丰功伟绩!他们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