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主题月系列活动—
时间:2024-07-29 14:53
地点:山东·泰安市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宣传《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山东省社科联联合开展“铭记奋斗历程,勇担历史使命”主题活动,以中共山东百年历史图片展、党史宣教创新成果展、开通线上党史学习平台等形式,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主题月活动品牌效应,深化党史学习内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树立正确党史观。
近代民众的苦难与抗争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
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兵侵占胶州湾,次年3月迫使清政府订立《胶澳租借条约》,青岛沦为德国在远东的第一块殖民地。
近代以来,山东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苦难深重。图为鲁西南一带逃荒要饭的难民。
近代以来,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旧式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都没有完成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时代呼唤着真正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实现复兴使命的承担者。
五四爱国运动中的山东怒潮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1919年上半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以战胜国名义参加。会议不仅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而且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特权转交给日本。图为巴黎和会会场。
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中国人民积聚已久的愤怒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齐集天安门前举行示威,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四运动直接因山东问题而爆发,山东的革命斗争具有发起时间早、参加范围广、斗争形式多、持续时间长等特点。1919年5月7日,山东举行国耻纪念大会。
马克思主义在山东广泛传播
辛亥革命后,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新的救国救民道路。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是在中国举起十月革命旗帜的第一人。
1919年10月,齐鲁通讯社及售书部(后扩大为齐鲁书社)由山东进步人士王乐平在济南创办,经销《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图为齐鲁书社旧址 ( 原山东济南大布政司街87-90 号)。
陈望道翻译的1920年8月版《共产党宣言》最早中译本(东营历史博物馆藏)。
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王尽美(1898-1925),出生于山东诸城枳沟镇大北杏村(时属莒县),山东党组织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他是为革命捐躯最早的党的一大代表,离世时年仅27岁。他弥留之际仍以党的事业相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
邓恩铭(1901-1931),贵州荔波人,水族,山东党组织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他毕生追求共产主义事业,1931年4月5日被国民党杀害。牺牲前留下诀别诗:“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随着各种条件的成熟,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开始提上日程。1920年8月,陈独秀主持建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它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是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期间,陈独秀曾函约王乐平在济南建立早期党组织,但王乐平没有承担此约,而是把这个历史任务交给了王尽美、邓恩铭等人。经过周密筹备,1921年春,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图为油画——《王尽美、邓恩铭和共产主义小组先驱们》。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出席了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了会议。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图为党的一大会址——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
党的一大后,王尽美、邓恩铭回到山东,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9月,济南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这是山东党组织直接领导下的一个公开的学术组织,会址设在济南贡院墙根街山东教育会院内。图为济南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旧址大门。
随着革命运动的发展,山东党组织不断壮大。1925年2月,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山东党组织有了统一领导。图为中共山东地执委秘书处旧址(原济南市东流水街105号)。
山东工人运动的“异军特起”
济南早期党组织成立后,致力于领导工人运动,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1921年夏,山东第一个工会性质的产业工人组织——津浦铁路机车厂工人俱乐部成立。
党的三大后,国共合作步伐大大加快。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图为国民党一大会场(前排左一为王尽美)。
随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山东工人运动出现新的高潮。1925年2月,胶济铁路和青岛四方机厂工人举行大罢工并取得胜利,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胶济铁路总工会,被中国早期工运领导人邓中夏称赞为“异军特起”“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