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主题月系列活动—
时间:2024-07-26 15:52
地点:山东·泰安市
“金石永寿”岱庙名碑名刻文物主题游径
以文勒石,昭昭千载。碑刻作为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表现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岱庙现存历代碑刻200余通,时间跨度达两千余年,包含封禅告祭、庙宇创修、文人题咏等内容。本条路径串联岱庙收藏的名碑名刻,品历代书法,赏岱庙美景。
游径线路:秦泰山刻石——衡方碑——张迁碑——孙夫人碑
秦泰山刻石:现藏于岱庙东御座,又称“秦李斯小篆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纪功刻石之一。原石共四面,内容分两部分,前半部为始皇诏,是秦始皇公元前219年东巡泰山时所刻,共144字;后半部为二世诏及从臣名字,为秦二世即位第一年刻制,共78字,两部分均为李斯以小篆体书写。现仅存二世诏书中“斯臣去疾昧死臣请矣臣”10个字,故又被称为“泰山十字”。字体劲秀圆健,结构严谨,是秦统一文字的标准和历史见证。泰山秦刻石是保存到今天,见证秦始皇封禅这一国家最高礼仪的唯一文化遗存,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入选首批古代名碑名刻名录。
衡方碑:现藏于岱庙东碑廊。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立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是门生朱登为其所立的功德碑。此碑圆首有穿,高240厘米、宽110厘米、厚25厘米。碑阳800余字,隶书。书体古健丰腴,方拙朴厚,顿挫分明,应规入矩,被认为是汉隶方正类的典型代表。入选首批古代名碑名刻名录。
张迁碑:现藏于岱庙东碑廊。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立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是张迁由谷城长升为荡阴令后,故吏韦萌等41人捐资为表彰其政绩而立的去思碑。碑高292厘米、宽107厘米、厚20厘米,周边饰浮雕蟠螭盘龙纹,碑阳共500余字,隶书。碑阴为韦萌等人姓名及捐资数额。张迁碑字体为隶书,端直朴茂,雄强遒劲,自明代出土以来,便被奉为珍品,成为书法爱好者临摹的范本。入选首批古代名碑名刻名录。
孙夫人碑:现藏于岱庙东碑廊。全称“晋任城太守夫人孙氏之碑”,立于西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年)。碑高250厘米、宽97厘米、厚20厘米,碑阳共700余字,隶书,主要记载了任城太守羊君之妻孙夫人贤良忠孝之美德。该碑书体严整、笔画凝重、转折峭拔,是魏晋时期汉字书体由隶向楷过渡的重要印迹,对研究晋代书体具有重要价值。该碑为晋代三大丰碑之一,入选首批古代名碑名刻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