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主题月系列活动

跟着文物游泰安 | “文明探源”封禅文化文物主题游径

时间:2024-07-29 09:58

地点:山东·泰安市

“文明探源”封禅文化文物主题游径

大汶口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是黄河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址。大汶口文化是五千多年前中华文明源起时代的典型代表,被称为“海岱曙光”。泰山是华北和中原地区的最高峰,处于大汶口文化核心区域内,是上古贤王燔柴祭天之地,秦代以后的封禅大典即滥觞于此。本条游径从大汶口遗址出发,串联沿线封禅遗存览封禅胜迹,观礼出东方

游径线路: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岱庙——唐摩崖——泰山古建筑群

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位于岱岳区大汶口镇宁阳县磁窑镇大汶口遗址最初发掘于1959年,遗址包含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时间跨度长达2500年。2021年被评为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现已完成和正在实施大汶口遗址博物馆、主题公园区、遗址核心展示和滨河景观带建设

岱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泰山区东岳大街中段始建于汉,历代皆有重修。岱庙是古代帝王供奉泰山神灵、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东西宽237米、南北长406米,中轴线有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后寝宫、厚载门,东侧有汉柏院、东御座,西侧有唐槐院、雨花道院。主体建筑天贶殿,重檐庑殿顶,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为我国三大宫殿式建筑之一。殿内有泰山神启跸回銮图,长66米、高3.3米,初绘于宋,是宋真宗封禅的生动再现,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岱庙内有历代碑刻229通、汉画像石64块、石雕49块、古树212株,文物荟萃,碑刻林立。

唐摩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岱顶大观峰崖壁上。刻于唐开元十四年(726年),为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后所制。摩崖高13.2米、宽5.3米,现存铭文1008字,除御制御书和题款时间外,皆为隶书。其中额高3.95米,题“纪泰山铭”,2行4字,隶书。碑文记述了封禅始因及其东封泰山之场面,申明其封禅之目的是为苍生祈福,铭赞高祖、太宗等先皇之功绩,表明自己履行三德之诺言,告诫后人“道在观政,非从欲《纪泰山铭》字势遒逸婉润、端严雄浑,是唐代新体隶书的定鼎之作,历来为后世文人所推崇,唐代《述书赋》盛赞曰:“开元应乾,神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嵘。思如泉而吐凤,笔为海而吞鲸。该摩崖刻石入选首批古代名碑名刻名录。

泰山古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泰山登山古盘道沿途,少量分布于山麓。创建于汉魏,元、明、清修建。主要建筑有关帝庙、王母池、红门、万仙楼、斗母宫、三官庙、壶天阁、三大士殿(药王殿)、五松亭、南天门、碧霞祠、孔子庙、青帝宫、玉皇、后石坞庙、普照寺、三阳观、五贤祠、烈士祠、灵应宫等,还包括沿途处石亭、六处石桥、十处石牌坊以及部分古盘道建筑均依山就势,与自然融为一体。玉皇顶庙内有清代《古登封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