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主题月系列活动—
时间:2024-07-26 17:17
地点:山东·泰安市
近日,2024年泰安市“红色文化主题月”启动仪式举行,仪式上发布“书仙问道”摩崖刻石文物、“金声玉振”儒家文物、“天人合一”道教文物、“妙相庄严”佛教文物、“汶水济运”大运河文物、“赓续传承”革命文物、“文明探源”封禅文化文物、“金石永寿”岱庙名碑名刻等8条泰安市文物主题游径。今天为大家介绍“妙相庄严”佛教文物主题游径。
“妙相庄严”佛教文物主题游径
岁月无语,惟石能言。佛有千面,千面一心。本条游径跨越南北朝、隋、唐、宋、明、清,从泰山到肥城再到东平,观千面佛像,读泰安故事。
游径线路:泰山普照寺——肥城陶山朝阳洞石刻造像——东平白佛山石窟造像——棘梁山石刻
泰山普照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山古建筑群的一部分,位于凌汉峰南。共三进院落,以前庭、一山门、二山门、大雄宝殿、筛月亭和摩松楼为中轴线。明初高丽僧满空、清初元玉和尚均曾驻锡于此,对泰山佛教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寺内筛月亭、“六朝松”、“一品大夫松”为泰山著名景点。
肥城陶山朝阳洞石刻造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肥城市湖屯镇。洞口朝南,由前室、二台、后室组成,现存宋代至民国摩崖题刻20余处、造像60余尊。其中,宋宣和七年(1125年)“快哉洞”摩崖石刻入选首批古代名碑名刻名录。
东平白佛山石窟造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平县东平街道。始凿于隋,现存造像142尊。主要洞窟有隋窟、唐窟、宋窟。其中隋窟始凿于开皇七年(587年),窟内释迦牟尼圆雕坐像通高7.6米,螺纹肉髻,面相浑圆,手施无畏与愿印,被誉为“齐鲁隋代第一佛”。
棘梁山石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平县戴庙镇,时代为南北朝至宋,以摩崖造像为主,兼有刻经。造像大小共近600尊,保存较好者400余尊。有北朝时期高9.7米的大佛像、北齐皇建二年(561年)弥勒下生龛像、宋代“三教通联”龛像,另外还有《佛说大般涅槃经》等佛教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