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主题月系列活动

红色德州⑦ | 精忠报国英名长存——杨忠烈士

时间:2024-07-26 15:44

地点:山东·德州市

     

应用于活动主视觉.png


在渤海革命老区机关驻地惠民县淄角镇烈士陵园中,长眠着一位远近闻名的抗日英雄,他的墓碑上镌刻着“精忠报国”,他率领部队开辟的游击区曾以他的名字命名为一个县——杨忠县。

杨忠21岁投身革命,历经多次革命战斗,长征途中身先士卒带领战士探路搭桥,抗战中数次袭击日、伪军据点给予沉重打击,为保卫家园在抗日战场上英勇牺牲……

杨忠,又名欧阳吉善、欧阳忠。1909年9月出生于江西安福县金田乡南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就参加革命,曾任大桥乡少儿部儿童团支部书记、乡苏维埃主席。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入红军大学学习,后任民运科科长。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杨忠任八路军第115师民运工作团团长。1938年9月抵达山东乐陵,成立八路军济阳支队,任支队政委。1940年任鲁北支队司令员兼政委。他鼓励干部战士说:“哪怕为鲁北抗战血洒疆场,肝脑涂地,也要将抗战旗帜插到黄河岸上,插到鹊山之巅!”

1941年,杨忠任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为执行上级要求冀鲁边区开辟鲁北东部,打通与清河区的联系,将两个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的指示,1941年7月,杨忠率旅政治部机关、宣传大队、十七团等执行第三次“打通”任务,沿途大造抗战声势,宣传和发动群众。

1941年9月3日,杨忠率部达惠民县淄角镇、夹河一带。就在再进一步便可以过黄河与南岸清河军区取得联系时,遭到日军包围。9月4日上午,杨忠在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2岁。

杨忠为创建鲁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1941年10月13日,第115师政治部在向八路军总部报告夹河战斗情况的电报中说,杨忠坚持鲁北反“扫荡”战争,在战士和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威望,对鲁北根据地之创造,建树了无数的功勋。

为了缅怀先烈,惠民、济阳、商河三县在杨忠烈士战斗、牺牲的地方建立烈士陵园,并在杨忠烈士的墓碑上镌以“精忠报国”四个大字。1946年12月,商、济、惠三边县改名“杨忠县”,以彰烈士的功绩。1949年5月,杨忠县改为惠济县,1950年5月撤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