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主题月系列活动

德州市博物馆中共山东百年历史图片展(一)

时间:2024-07-25 10:52

地点:山东·德州市


    7月16日,“中共山东百年历史图片展走进德州”启动仪式举行。本次活动由省委党史研究院、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市委党史研究院、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市机关事务保障中心、市博物馆联合承办。图片展以时间为脉络,精选近300幅历史图片,全面展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山东党组织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走过的百年光辉历程及取得的伟大成就。展览地点在市博物馆一楼,展期为7月17日至31日。

图片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百余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

  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改天换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惊天动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并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尽沧桑初心不改,饱经风霜本色依旧,始终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铸就辉煌伟业。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山东党组织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在改革创新中发展,在各个时期带领山东人民奋勇前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发生新变化,正在实现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根本性转变。

  新时代,山东党组织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从“八大发展战略”“九大改革攻坚”“十强现代优势产业”“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到“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齐鲁大地,英烈辈出,楷模代有。“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忠诚担当、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品格,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近代民众的苦难与抗争

图片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图为清末反映列强侵略中国形势的《时局图》(图中熊代表沙俄,虎代表英国,蛇代表德国,蛤蟆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鹰代表美国)。

图片

  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兵侵占胶州湾,次年3月迫使清政府订立《胶澳租借条约》,青岛沦为德国在远东的第一块殖民地。图为1900年德国军队在青岛架设大炮。

图片

  近代以来,山东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苦难深重。图为鲁西南一带逃荒要饭的难民。

图片

  近代以来,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旧式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都没有完成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时代呼唤着真正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实现复兴使命的承担者。图为1916年反对袁世凯称帝时进驻潍县的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部本部。

五四爱国运动中的山东怒潮

图片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1919年上半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以战胜国名义参加。会议不仅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而且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特权转交给日本。图为巴黎和会会场。

图片

  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中国人民积聚已久的愤怒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齐集天安门前举行示威,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图为1919年5月4日北京爱国学生的游行队伍。

图片

  五四运动直接因山东问题而爆发,山东的革命斗争具有发起时间早、参加范围广、斗争形式多、持续时间长等特点。1919年5月7日,山东举行国耻纪念大会。

马克思主义在山东广泛传播

图片

  辛亥革命后,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新的救国救民道路。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图为陈独秀。

图片

  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是在中国举起十月革命旗帜的第一人。图为李大钊。

图片

  1919年10月,齐鲁通讯社及售书部(后扩大为齐鲁书社)由山东进步人士王乐平在济南创办,经销《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图为齐鲁书社旧址 ( 原山东济南大布政司街87-90 号)。

图片

  陈望道翻译的1920年8月版《共产党宣言》最早中译本(东营历史博物馆藏)。

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图片

  王尽美(1898——1925),出生于山东诸城枳沟镇大北杏村(时属莒县),山东党组织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他是为革命捐躯最早的党的一大代表,离世时年仅27岁。他弥留之际仍以党的事业相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

图片

  邓恩铭(1901——1931),贵州荔波人,水族,山东党组织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他毕生追求共产主义事业,1931年4月5日被国民党杀害。牺牲前留下诀别诗:“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图片

  随着各种条件的成熟,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开始提上日程。1920年8月,陈独秀主持建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它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是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期间,陈独秀曾函约王乐平在济南建立早期党组织,但王乐平没有承担此约,而是把这个历史任务交给了王尽美、邓恩铭等人。经过周密筹备,1921年春,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图为油画——《王尽美、邓恩铭和共产主义小组先驱们》。

图片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出席了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了会议。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图为党的一大会址——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

图片

  党的一大后,王尽美、邓恩铭回到山东,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9月,济南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这是山东党组织直接领导下的一个公开的学术组织,会址设在济南贡院墙根街山东教育会院内。图为济南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旧址大门。

图片

  随着革命运动的发展,山东党组织不断壮大。1925年2月,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山东党组织有了统一领导。图为中共山东地执委秘书处旧址(原济南市东流水街105号)。

图片

  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山东党组织分布示意图。

山东工人运动的“异军特起”


图片

  济南早期党组织成立后,致力于领导工人运动,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1921年夏,山东第一个工会性质的产业工人组织——津浦铁路机车厂工人俱乐部成立。图为俱乐部旧址(今济南大槐树北街57号)。

图片

  党的三大后,国共合作步伐大大加快。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图为国民党一大会场(前排左一为王尽美)。

图片

  随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山东工人运动出现新的高潮。1925年2月,胶济铁路和青岛四方机厂工人举行大罢工并取得胜利,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胶济铁路总工会,被中国早期工运领导人邓中夏称赞为“异军特起”“难能可贵”。图为青岛四方机厂工人庆祝罢工胜利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