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主题月系列活动

红色德州⑤ | “革命母亲”常大娘

时间:2024-07-25 16:28

地点:山东·德州市

      常大娘(1891—1974),本名刘相会,乐陵市朱集镇(原三间堂乡)刘玉亭村人。


      刘相会9岁到大常村做了童养媳。丈夫常培仁是家里的独子并且是聋哑人,他们先后育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萧华司令员率八路军挺进纵队来到乐陵,开辟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常大娘带领自己的儿女义无反顾的投身革命。


      一提到乐陵的常大娘,人们就会想到她家的“地道”,最初挖地道,是源于一次偶然的救八路事件。1938年的一天,一名崴脚的八路军战士被日军追到大常家村。常大娘来不及多问,便拿过这名战士的枪扔到灶台里,并让战士盖上被子躺在炕上。不一会儿,日军来常大娘家里搜查了,常大娘说躺在炕上的是自己生病的儿子,当他们掀开被子看到腿上没有枪伤,便离开了。也正是从那时起,为了掩护战士,常大娘开始带领全家人一起挖地道,陆续挖了五六年。为了避免被发现,都是在晚上才开始行动。常大娘的二儿子树芬和女儿秀文在地下挖,常大爷在上边倒土,小儿子树春在村里一边跑着玩,一边放哨。挖出来的土一开始填猪圈,随着地道挖得越来越大,挖出来的土越来越多,土被运送到村头的河湾里。
                                                                                                 

      常大娘家的地道长约60米,高1.2米,宽80厘米,规模在当时是比较大的。从此,常大娘家便成了冀鲁边区和靖远县的机关驻地,她家的地道,成了八路军抗战的“大本营”和“指挥部” 。长期待在这里的有十几个人。当时的朱集镇属靖远县二区,刘焕卿、宋祥甫等几任二区区长都在这待过。党组织在这里办公,伤员在这里养伤,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直到抗战胜利这个地道才被人知晓。1942年到1943年是抗战最艰苦的时候,那时候地道里天天人不断,最多时一天住了120余人。

      如今的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专门建立了 ”常大娘之家”,极具特色的地道也成了 “常大娘之家”的重要设施。复建的地道,成了人们参观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常大娘之家.jpg

                                                                                       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常大娘之家”

”老槐树底下“的家:


      在当时,乐陵抗日军民,一说“大槐树底下”指的就是常大娘家,常大娘家门口并没有大槐树,真正佑护着他们的“大槐树”其实就是常大娘,她就像老槐树一样,让更多的子弟兵在树下“遮风避雨” 。那时部队打散了,同志们首先想到的是在“大槐树底下”集合。常大娘曾经掩护照顾过多少同志、伤员,没有人能说清,最多时,她家一天做了17顿饭,地道里的战士被保护了,常大娘却经受了敌人多次的拷打,她与敌人斗智斗勇,屡次化险为夷。

                                                                                                         

      一天拂晓,几个战士抬着一名伤员来到常大娘家,伤员是靖远县独立营副营长张子斌。常大娘不由分说把张营长扶到炕上,顺手拉过一条被子,连头带脸把张营长蒙了个严严实实。然后坐在炕沿上,若无其事地做起针线活来。不一会,几个伪军直闯进来。常大娘放下手中的针线,从容地溜下炕来:“你们慢点咋呼,俺孩子病的厉害,怕吵! ”领头的伪军怪声怪气地说:“村里发现了八路军,兄弟们奉命前来搜查,你的孩子病了也得让咱们看看。”说着就伸手要撩被子。常大娘向前拦住,“俺孩子发高烧,正在出汗,你要是让他中风了,有个三长两短,俺可不能依你。”那伪军愣了愣。大娘又用教训的口气说:"你们都是中国人,当兵也是混饭吃,做事可得思量着点,别逼得俺老百姓没有活路!几位大兄弟说是不是? ”常大娘又忙叫秀文拿来10多个煮好的鸡蛋,麻利地装进几个伪军的衣兜里,拍着伪军的肩膀把他们送出了院子。渐渐的,凡是来常大娘家养伤、开会、住宿的八路军干部、战士,都亲切地叫她一声“娘”。

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在常大娘的影响下,她的儿女都参加了青救会等抗日爱国组织。她的二儿子常树芬化名丁文魁,小女儿化名丁秀文展开了地下斗争。常树芬带领民兵配合八路军挖壕沟,“三年没睡过一回热坑” 。四儿子常树春是解放德州的“十七勇士”之一,受到军委嘉奖。三儿子常树怀被日本抓去当劳工,解放后交换俘虏时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常大娘为乐陵的抗战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1945年秋,中共渤海区第一地委奖给常大娘一面锦旗,上书:“向在八年抗战中立下不朽功勋的革命妈妈常大娘致敬”,挂在一根八九米高的杆子上,竖在大娘的院子里迎风招展。
新中国成立后,常大娘是乐陵第一至三届人大代表,出席过山东省优抚代表大会,她大爱为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着一代一代人。1972年,常大娘病重,县委领导前来慰问,问她有什么要求,“我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县里派人郑重宣布她已正式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常大娘在病床上举起颤巍巍的右手进行宣誓,她的眼睛里闪着泪花。
      1975年,萧华重返乐陵时,想要专程到她的坟前祭拜,但接到北京急电,无暇前往,留诗一首。


萧华为常大娘后人题词


阳光灿烂回乐陵,

艰苦岁月记犹新,

军民浴血杀敌寇,

乡亲热爱子弟兵。

推翻三山庆解放,

社会主义日日新,

举旗抓纲学大寨,

发扬光荣当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