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主题月系列活动—
时间:2024-07-24 10:47
地点:山东·烟台市
讲座伊始,李卫国老师首先带领我们回到了87年前的今天——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在那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胶东地区的党组织不仅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还集结了大批文艺工作者,构筑起一条强大的革命文艺战线。胶东革命文艺以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为主题,记录了胶东人民的革命斗争经历和英雄事迹。 他强调,胶东革命文艺实践的成功,得益于坚持革命理论的指导,这一点在毛泽东主席的多个著作中得到了体现。从《论新阶段》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再到《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文艺思想一直是指导当代文艺工作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这些著作不仅在思想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文风上也展现了诗性魅力和创新精神。
讲座中,李卫国老师还特别提到了胶东文艺工作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杰出贡献。如胶东红色戏剧改革代表人物——马少波(烟台莱州朱由村人)、胶东红色戏剧优秀代表人物——张波(张弓弩 黄县人),以及胶东红色歌舞剧优秀代表人物——虞棘(烟台莱州朱由镇路宿村人),他们的作品,如《闯王进京》、《农工泊》、《群策群力》等,不仅丰富了胶东文艺的形式和内容,也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增强了人民的精神力量。此外,他还介绍了胶东文艺的多样化实践,包括戏剧、诗歌、歌曲、美术作品等多种形式,这些作品在传播革命思想、启发阶级觉悟、激励斗争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胶东文艺工作者坚持古为今用,加快了革命文艺的发展,同时也为新中国的文艺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最后,他总结道,胶东革命文艺的实践和经验,对中国文艺史具有重要的考察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支撑和历史经验。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广大文艺工作者应继续担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光荣使命,用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状态来书写新的历史篇章。